报告概要:
1. 政策支持持续加码
- 国家战略引领: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储能发展,首次将“发展新型储能”写入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并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》中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。
- 政策体系完善: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多项政策,涵盖项目管理、市场机制、技术创新等方面,为新型储能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。
2. 装机规模迅猛增长
- 全球领先:截至2024年底,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/1.68亿千瓦时,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过40%。
- 区域差异显著:华北、西北地区装机规模最大,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比达62%,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占比86%。
3. 技术创新多点开花
- 锂离子电池主导: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,占比96.4%,技术水平持续提升,电芯能量密度突破400瓦时/升,循环寿命达15000次。
- 多元化技术路线:压缩空气储能、液流电池储能等技术加速应用,钠离子电池、固态电池、热泵储电等前沿技术取得重要突破,推动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。
4.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
- 三大应用场景:独立储能、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合计装机占比近90%,有效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,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。
- 调用效果显著:2024年,新型储能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达911小时,同比提升约300小时,特别是在迎峰度夏期间发挥了“超级充电宝”的关键作用。
5.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
- 产量增长: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11.7亿千瓦时,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达2.6亿千瓦时,行业总产值超1.2万亿元。
- 造价下降:锂离子电池储能造价较2023年明显下降,EPC中标价格下降约25%,系统中标价格下降约44%,推动储能项目更具经济性。
6. 标准体系逐步健全
- 标准框架确立: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、国家能源局发布《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》,涵盖基础通用、规划设计、设备试验等八大方面。
- 标准发布频繁:2024年共发布新型储能领域国家标准26项、行业标准18项,为储能项目的安全、规范运行提供技术依据。
7. 未来发展展望
- 规划引领:国家能源局将科学谋划“十五五”新型储能发展,统筹源、网、荷各环节,推动储能与电力系统协调发展。
- 市场机制完善:健全新型储能参与市场机制,通过中长期、现货、辅助服务市场和容量补偿机制,体现储能的多重价值。
- 技术创新攻关:加大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力度,推动大容量宽温域锂离子电池、高性能低成本液流电池等技术攻关,促进储能技术转化应用。
报告完整版【48页】,来源:国家能源局




订阅情报强企服务,每日获取储能行业最新情报(专利、招投标、国内外行业动态、政策标准、行业报告...)